素材分类

《放飞孩子》心得体会荐读

[复制链接]
视频破解会员 发表于 2021-1-14 15:01:43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  路就在脚下,孩子得学着自己去走,不能永远依靠着父母;父母在此时能够帮助孩子的,真的只有鼓励和加油,因为你真的不能替代孩子走好所有的路!下面是中国人才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《放飞孩子》心得体会,欢迎阅读与借鉴。
  2016《放飞孩子》心得体会【1】
  教育孩子是人类最重要而又最困难的学问,它比任何工作都难。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,怀有对孩子一生的责任。把孩子教育成功,是父母一生最重要的成功。
  给父母的“10条建议"
  1、别错过孩子发展的关键期。发展的关键期:是指人类的某种行为、技能和知识的掌握,在某个时期发展最快,最容易受影响。如果在发展关键期对孩子施以正确的教育,他学习起来既快又好,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  父母要了解孩子发展的关键期:学习咀嚼关键期(6个月)、秩序规范关键期(2.5—6岁)、语言发展关键期(3—6岁)、想像力发展关键期(2—8岁)、文化敏感期(6—10岁)、黄金阅读期(8—14岁)、独立关键期(12—15岁)。
  2、重新认识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
  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,孩子都需要,只是每一阶段分工不同、主次不同。母性之爱:德行礼仪、品格气质。母亲在孩子的婴幼、少儿阶段影响巨大。父性之爱:方向性引领和理性作为。伟大的父亲,一定是孩子的引路人、思想的奠基人。规律:孩子成长需要的母性之爱呈递减趋势,父性之爱呈递增趋势。
  婴幼儿阶段:母性之爱80%,父性之爱20%
  小学低年级:母性之爱70%,父性之爱30%
  小学中年级:母性之爱60%,父性之爱40%
  小学高年级:母性之爱50%,父性之爱50%
  初中阶段:母性之爱40%,父性之爱60%
  3、(说给父亲)下班的路应该是回家的路
  孩子读初中之后,更需要父亲的关怀。作为父亲,必须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教育责任,一定要记住:下班的路应该是回家的路。与父母一起吃饭的孩子更优秀。据研究机构调查:与父母一起进晚餐的初中生,能获得较好的营养,较高的学业成绩,很少出现抽烟、喝酒、吸毒、打架、提早性行为等。
  不要在孩子吃饭和睡觉时进行教育;不要把和孩子交谈,都变成对孩子的教育。
  4、父母好好学习,孩子天天向上
  父母改变,孩子改变。孩子的问题大多是父母教育不当造成的。孩子“生病”,父母一定要“吃药”。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学校。父母是孩子最好的“范本”。身教重于言教。做父母的,要与孩子一起成长。
  5、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
  把孩子当成朋友,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。孩子进入初中之后,极易将自己封闭起来,做父母的,一定要理解孩子,找到与孩子沟通的语言密码,但要注意惜“言”如金。
  成熟的父母,应该学习儿童教育学、心理学,多看一些家教书刊,了解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和规律,经常与孩子沟通,明白孩子在想什么,在做什么。
  6、一定要管孩子,关键是怎么管
  教育最基本的目的是培养“正常的人”。“一只手”、“一只眼”和“一根筋”的教育均不可取。换一种思路教育孩子。努力丰富自己的教育方法。
  7、做一个懂爱会爱的家长
  不少父母爱得糊涂,爱得错位。爱是一门艺术。爱需要表达也需要行动。有时一个拥抱胜过千言万语。 爱要适度,不要让你的爱泛滥成灾。溺爱的结果是伤害。
  8、在孩子面前多夸老师
  学会用赏识的眼光看老师。家长和老师是同一战壕的战友,一定要与老师结成同盟军。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总是诉说老师的“不是”,甚至与老师争吵,只会增加孩子对老师的排斥心理。久而久之,受害的是孩子,吃亏的是家长。
  9、不能当众教育孩子。
  10、不要完全把孩子交给长辈或保姆。
  2016《放飞孩子》心得体会【2】
  让孩子学会辨别是非,知道什么是不应当的行为。如任性、无理、暴力、不守秩序及妨碍团体的活动都要受到严厉的禁止,逐渐加以根绝,必须耐心地辅导他们,这是维持纪律的基本原则。
  ——蒙台梭利
  李女士的孩子3岁了,孩子的一些不良表现常令她火气很旺。她的孩子琳琳解决问题的方式通常是多用手,少用嘴。如果在家里有事不如她的意,她就又哭又叫,在地上打滚。在幼儿园和小朋友抢玩具,抢不过,她就用牙咬、用手推、用脚踢。
  王女士的孩子清清平时经常说“我讨厌你”“臭妈妈”之类的伤害妈妈的话,在幼儿园和小朋友发生矛盾的时候他就说“我打死你”。
  最让陈女士头疼的是,她的儿子昭昭学会了说谎,早餐的面包不想吃,就放到书包里,然后告诉妈妈“吃过了”;他不小心碰倒了茶几上的杯子,水洒了一地,他却说“不是我碰的”。
  张女士发现,儿子田田刚上幼儿园没几天,回家见到爷爷奶奶就喊“笨蛋”,张女士说他,他根本不听。
  妈妈们总是问,孩子这是怎么啦?
  ◎孩子为什么没有一点儿是非观念
  孩子在自我意识萌发之前,有一个很重要的模仿时期,这是孩子领悟掌握了某种行为,通过不断重复,将其内化成自己的一种能力的时期。但是,周围环境里好的和坏的他们都一起学来了。他们的活动范围小,接触的人除了父母就是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,他们的一些言谈举止、对事物的认识等就是模仿周围人的行为表现。如果我们没有良好的是非观念,没有良好的行为举止,孩子就会从我们身上学到不良的行为。当然,动画片上的一些行为也是儿童模仿的对象,比如男孩子喜欢模仿“奥特曼打怪兽”,他们会把见到的很多人都看做是“怪兽”去打。
  两三岁的孩子因为年龄小,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差,很难分辨事情的好坏,再加上这个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很强,相应的活动能力也很强,他们会用很多精力努力维护着自我。他们不愿意把属于自己的东西与人分享,或者还不懂得与人分享的道理。他们也难以用恰当的语言和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情绪,有时会为了保护自我不被大人批评而说谎,拒绝别人友好的接近,等等。
  ◎正确对待孩子的一些“不良”行为
  我们很多做父母的对待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时,一般的表现就是批评、打骂,我们想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。可是,这样的做法不但没有效果,反而会让孩子模仿我们的做法,甚至激起孩子的反抗。所以,要切忌打骂孩子。打骂不仅会伤害孩子的皮肉,重要的是会伤害孩子的心灵,甚至会造成一定的心理问题。
  我们要明白孩子一些“不良”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,懂得孩子此刻正处于哪种心理敏感期。比如上面的例子中提到张女士的儿子田田从幼儿园回来喊爷爷奶奶“笨蛋”,这是孩子到了“诅咒敏感期”,他们会用一些“强有力”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,他们可能不知道这些词的含义,但说出来,会让他们愉快。
  另外,我们要向孩子说明哪些行为是对的,哪些行为是错的,并说明可能造成的后果,并指出防止再犯类似错误的可行性办法。对孩子一些行为要具体分析,看哪些行为属于孩子的淘气,哪些属于坏毛病。比如孩子拿着父母的鞋油在自己的布鞋上擦,我们就不能认为是孩子在故意捣乱,而是认为他在模仿父母的行为,是自我成长的一个过程。这时候,我们就要告诉孩子鞋油应该用在哪儿,怎么用。
  ◎保持理性客观,让孩子自己去判断是非
  我们首先要自己保持理性,不要以为批评孩子就是教育孩子。其实,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为孩子做榜样,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。要想对孩子进行教育,首先要理性地看看自己身上是否有类似的问题。比如,孩子在幼儿园经常推人、踢人,我们就要反思一下,我们在解决家庭问题的时候是不是也有类似的表现。孩子做了错事说谎、不承认,我们也要反思一下,自己在家是不是也喜欢推卸责任,抱怨指责,时常抱怨工作不好,抱怨同事和领导不近人情等。如果我们做父母的洁身自好,理性客观,孩子自己就会学会判断是非。
  其实,我们要讲究说话的技巧和艺术。处于第一反抗期的孩子对批评和强硬有明显的抗拒,所以,我们要讲究与孩子沟通的技巧,设身处地地理解孩子。例如,毛毛家的小客人要玩他的玩具汽车,他们抢的时候把玩具拆散了。毛毛大哭不止,还用手打小客人。毛毛妈妈及时制止了毛毛的攻击行为,把他抱在怀里,对他说:
  “玩具弄坏了,毛毛很难过,是吗?”
  “玩具坏掉了,我难过,我难过!”毛毛在妈妈怀里哭声小了些。
  “妈妈知道毛毛难过,毛毛难过……”妈妈嘴里一直说。
  毛毛渐渐不哭了,从妈妈怀里起来,开始自己动手装玩具。妈妈也一起帮忙,终于把玩具装好了。等客人走后,妈妈在和毛毛一起收拾玩具的时候,轻轻地对他说:“人不是用来打的。”毛毛说:“打人是不对的。”
  此时孩子已经明白了什么是对的,什么是错的。
  特别提醒:
  两三岁的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虽然差,但只要我们理性客观地对待孩子,理解孩子,就一定能让孩子自己去判断是非。父母要记住:情绪处理好了,再指导孩子的行为,让孩子自己学会辨别是非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发布主题
阅读排行 更多
广告位
关注官方微信

微信号:大白网

微博:大白网

QQ1群:4731622

QQ2群:4731622

全国服务热线:

QQ24485416

(工作日:周一至周五 9:00-16:00)
大理市
www@908098.com

Archiver-手机版-小黑屋- 工作帮帮网,学习帮帮网,学习帮,工作帮,家长帮帮我,论文,宣传,培训,教程,模板,好词,好句,感言,寄语,经典,励志,故事,情感,总结,计划,心得,体会,反思,范文|叫你发你就发

Powered by DALI8 X3.5© 2001-2013 dalibaba Inc.